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内陆开放 » 工作动态

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发布时间:     字体:    点击量: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实现新时代机遇共享发展共赢

—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4月12日至13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在重庆学习考察。考察期间,渝黔两省市签署《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将双方合作提升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实现新时代机遇共享、发展共赢。

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战略对接和政策互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重点领域产业合作,协力推进新区园区合作,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继续深化能源矿产领域合作,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共同构建公平统一的大市场,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力争到2022年把渝黔地区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在西部地区树立省际合作新典范。

双方重点合作事项及项目主要有哪些内容?本报进行梳理。

1、加强战略对接和政策互动

1.共同开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的渝黔区域合作规划研究,重点关注交通通道、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环境保护、开发开放合作机制等,为渝黔两地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支撑。

2.加强双方各类重大国家级试验区等发展战略对接,共同争取国家在渝黔两地重大项目布局支持。

3.共同争取国家在内陆开放、土地管理、资源就地转化等方面的专项政策,在投融资、生态补偿、资源价格等方面共同推动改革创新。

4.共同推进以渝南黔北区域合作示范区、渝贵高铁经济带“一区一带”为重点的合作平台建设。抢抓渝贵铁路建成、成贵高铁即将建成、成渝高铁投运带来的重大机遇,合力发展高铁经济,共同推动打造成渝贵内陆开放开发示范区。

2、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1.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协同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推进乌江等跨境流域共建共保,加强沿江涉磷工矿企业污染治理。

2.推动建立三峡库区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3.建立健全区域环境保护定期联席会商机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污染防治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搭建“信息互通、联合监测、数据共享、联防联治”工作平台,共同加快推进綦江藻渡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和建设,建立乌江、芙蓉江等跨省河流及羊蹬河金佛山水库、乌江武隆、彭水电站等水情、雨情、工情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

4.建立区域大气污染、空气重污染及水污染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大气、水环境预报预警等区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联合监测、联合应急、共同治理及协作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安全。

3、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共同打通东、中、西三条省际通道,共建毗邻区县“一小时通勤圈”、重庆贵阳“两小时交通圈”。

2.推进乌江沿线、渝东南—黔东北东线通道建设,加快建成资源开发、旅游观光及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通道。

3.推进綦江—遵义—贵阳中线通道建设,加快建成渝黔产业、物流、人流主通道。

4.推进江津—习水—毕节—六盘水西线通道建设。

5.预研预控重庆—贵阳高铁通道,合作整治乌江、綦江河等跨境航道,共同加快推进航道升级改造,无缝对接跨界公路,打通断头路,进一步加强边界区域的次级通道联系。

6.协同推进空域管理改革,加强通用航空发展合作,加快临空经济发展。

1.jpg

4、深化重点领域产业合作

1.大数据产业。以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加强大数据生产、应用及高端产品制造等领域合作,共同开发高端芯片、先进传感器、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和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分析软件产品,共同促成建设一批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

2.大健康产业。充分发挥重庆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制造、人才优势和贵州在生态、气候、中药材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建设创新药物综合研发平台。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到对方投资生物医药、休闲养生、度假养老和康体运动等产业,共同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3.高端装备制造业。发挥双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强中关村(重庆)军民融合产业园与贵州航天城等合作,共同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和民用航空产业配套产品研制生产,共建一批军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4.金融业。鼓励两地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开展跨省市融资对接,两省市股份转让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共同为两地有挂牌交易需求的企业搭建股权、债权转让和融资平台。支持贵州依托重庆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开展贸易融资服务。

5.现代高效农业。共建一批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强牲畜地方品种联合开发利用、动物疫病联防、农产品贸易与推介及市场信息共享等合作。共同推动“黔货进渝”和“渝货入黔”,实行订单生产,开辟直供、特供渠道,把渝南黔北地区打造成为重庆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6.其他产业。强化清洁能源、机械制造、矿产资源加工等方面的产业链分工合作。

2.jpg

5、协力推进新区园区合作

1.建立健全两江新区和贵安新区合作机制,加强两江新区国内重要的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与贵安新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接,促进双方在金融、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领域全面合作。

2.支持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与贵州“1+8”开放创新平台和基础条件较好的产业园区合作,共同推进桐梓(重庆)工业园建设,共建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转移合作园区。

3.jpg

6、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

1.推进两省市无障碍旅游区建设,重点打造武陵山区国家级魅力地区,共同建设乌江流域国家级旅游风景廊道。

2.整合重庆红岩联线与贵州遵义等红色旅游资源,连片开发两地毗邻地区旅游资源,联合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山水休闲避暑胜地、乡村旅游度假带、健康养老养生基地,共同打造乌江等一批跨省市旅游精品线路。

3.充分利用重庆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面向境内外市场共同开发“一站多程”航空+高铁线路旅游产品,实现国际航线从重庆向贵阳延伸,共享资源、市场、客源,促进两地旅游一体化发展。

4.jpg

7、继续深化能源矿产领域合作

1.以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和贵州黔北页岩气、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基地为资源依托,建设重庆南川经贵州道真、正安至铜仁的天然气管道,实现渝黔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保障渝黔交界地区天然气供应。

2.加强重庆与贵州页岩气勘探、开采、利用等领域合作,打造页岩气上下游产业链。

3.加强电源建设、电力输送、能源通道等方面合作,支持重庆企业参与贵州毕水兴等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

4.按照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鼓励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要求,支持贵州省能源企业或有意在黔投资的央企,通过整体收购或控股合作的方式,与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所属在黔企业进行战略重组。

5.按照国家煤电宏观调控政策,以市场需求和要素价格竞争力为导向,积极推动“黔电入渝”工程,探索论证华润毕节电厂、习水二郎电厂二期与云电“水火电打捆”送渝可行性。

6.共同协调国家和电网企业支持跨区送电通道建设,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点对网”专线。

7.加强渝南黔北地区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合作。

8、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1.推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贵州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合作对接,在贵州“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推广自由贸易区相关政策试点,探索建立重庆自贸区在贵州的“飞地模式”。

2.积极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

3.支持贵州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重庆自贸区对接,加强两地关检税汇合作,实现口岸互联互通。

4.依托“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发展两省市与欧亚地区进出口贸易。

5.研究出台公水联运支持政策,促进贵州外贸集装箱适箱货物从重庆港中转。

9、共同构建公平统一的大市场

1.支持渝南黔北毗邻地区共同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2.推进两省市铁路口岸、水港、空港、物流园区无障碍开放,实现对方企业与本地企业同等待遇、一视同仁。

3.推动两地工商、质检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企业登记、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结果信息共享互查。

4.协同两地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统一两地企业信用信息目录、标准,两地企业信用信息及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共享互查。

5.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加大两地联合执法力度,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5.jpg

10、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1.合作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开放共享。

2.根据两地教师队伍实际需求,推动两地共建共享教师资源,推进两地校校、校企合作。共同推动贵州毕节、遵义等地与重庆毗邻地区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

3.推动异地就业技能培训结果和人才资质互认,互设劳务办事机构和劳务培训基地,定点培训、定向输出。

4.共建两地社会保障信息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农民工跨省市社会救助和法律援助机制。做好两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5.建立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推动省际医疗机构合作,推进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

6.深化西南片区警务联动机制合作,联合防范并有效打击跨省市犯罪活动。


定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隐私及版权说明 | 帮助信息
黔ICP备12000311号-6 www.cgjjzwlhd.com 网站标识码:5200000055
主办单位: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访问量:
省发展改革委首问责任窗口联系咨询电话:0851-85283331 0851-85285073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110-2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610号